資訊信息
Information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智能制造系統優化與預測研究
時間:2025-06-26文章編輯:防爆云
智能制造加速發展,數字孿生技術成為提升生產效率、優化制造流程的關鍵工具。它創建物理系統虛擬模型,實時監控分析生產,優化生產調度、設備管理及故障預測,為制造業提供高效決策支持和精準預測,助力企業降本增效、提升質量。在智能制造里,數字孿生憑借實時數據反饋與仿真優化,動態調整生產,增強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。
一
數字孿生技術與智能制造系統
1
數字孿生技術概述
數字孿生(Digital Twin)是創新技術,能將物理系統虛擬化。它構建物理實體或過程的數字化模型,實現虛實交互與數據驅動的實時優化,對現實物理對象及其行為數字化呈現并實時同步,助力優化預測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漸增,數字孿生被引入工業制造,以優化生產、提升設備管理效能。
核心要素主要如下。
(1)數據采集。數字孿生依賴于全面的實時數據采集,這些數據包括傳感器數據、設備狀態。
(2)模型建模。數字孿生建模涵蓋物理建模與數據驅動建模,借助仿真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,構建精準數字化模型,呈現實際物理系統狀態與行為。
(3)實時仿真。虛擬模型能夠對物理系統進行實時仿真和分析,預測可能的運行狀況和故障,并提供優化方案。
(4)優化。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分析和反饋機制,利用實時數據和預測模型,提出智能化的優化方案。
2
智能制造系統的構成
智能制造系統是高度自動化、智能化的生產體系,它集成先進信息技術、自動化控制系統及制造裝備,達成生產過程的智能監控與優化。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統通常包含幾個關鍵部分。
(1)物理生產系統。是智能制造系統的核心部分,它指實際的生產設備、機械裝置和生產線。物理生產系統可以配置傳感器和智能終端,實現對設備狀態、環境條件和生產參數的實時監控。數字孿生通過與物理生產系統的對接,構建虛擬模型來模擬和監測設備運行狀態。
(2)數據采集設備。數據采集設備是智能制造系統中獲取與傳輸生產數據的關鍵部分,由傳感器、數據采集模塊及通信設備構成,能將數據傳至中央信息平臺處理分析,為數字孿生模型提供實時數據,助力優化工藝與資源分配。
(3)生產控制系統。是智能制造系統中負責協調和管理生產任務的系統,由 PLC、DCS、MES 組成。通過對物理生產系統的實時監控與控制,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確管理。數字孿生技術通過與生產控制系統集成,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和優化生產流程,并將優化策略反饋到實際的生產控制系統中。
(4)信息平臺。中央信息平臺堪稱智能制造系統的“大腦”,承擔著存儲、處理與分析數據采集設備所傳輸數據的任務,并為生產控制提供決策依據。數字孿生借助該平臺開展實時數據處理與仿真計算,憑借數據分析能力達成故障預測、需求預測以及生產過程優化。數字孿生技術與相關系統深度融合,構建出動態高效的制造生態系統。
二
數字孿生在智能制造中的優化作用
數字孿生技術對智能制造具有顯著優化作用,可借助實時數據反饋與虛擬仿真,對生產過程進行動態優化,涉及生產調度、資源管理和設備維護等多個方面。為深入剖析其優化效果,本文將以具體案例展開詳細分析。某汽車制造工廠在生產車間引入數字孿生技術,旨在優化生產調度、資源管理和設備維護。此前,該工廠存在設備故障頻發、資源利用率低以及生產計劃調整滯后等問題,致使生產效率低下、能源浪費嚴重。
引入數字孿生后,工廠實現了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動態優化。
(1)生產調度優化。數字孿生通過實時監測生產線設備的狀態,分析產能數據,動態調整生產計劃。當某設備負荷增加或運行出現異常時,系統會立即模擬并調整生產調度,確保資源合理分配,最大化生產效率。
(2)資源管理優化。數字孿生借助對能源消耗的實時分析,優化能源分配策略。用電高峰時,系統優先調度低能耗生產工序以降低能耗;還分析設備運行負載,合理調整資源分配,減少浪費。
(3)設備維護優化。數字孿生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,進行預測性維護分析。當檢測到設備異常信號時,系統自動發出維護預警,安排維護任務,避免設備在高負荷運行期間突然故障,減少停機時間。
為清晰呈現數字孿生優化前后的成效,工廠在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前后分別采集了生產效率與資源消耗數據。圖 1 呈現了優化前后生產效率及能源消耗的變化趨勢。
圖 1 效果對比圖
通過分析兩幅圖可以看出,數字孿生技術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并降低了能源消耗。生產效率圖顯示,在“周一”至“周日”,優化后的效率曲線明顯高于優化前,尤其在周末仍能保持穩定,表明數字孿生優化了生產調度和設備管理。能源消耗圖表明,優化后能耗大幅降低,用電高峰時段尤為明顯,這體現出數字孿生憑借實時數據分析與資源優化,有效削減了不必要能耗,整體提升了生產系統的可持續性與經濟效益。
三
基于數字孿生的預測方法
數字孿生技術不僅在實時監控與優化上潛力巨大,還能憑借先進預測方法,在故障預防和需求預測中發揮關鍵作用。借助該技術可構建物理系統高保真虛擬模型,經實時數據與仿真數據交互,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準預測。
(1)故障預測。通過對設備的傳感器數據(如溫度、壓力、振動等)進行實時監測,結合機器學習算法(隨機森林、LSTM 等),數字孿生能夠識別潛在的異常模式并預測可能的故障時間。借助歷史數據和數據挖掘算法,數字孿生可以在發現某些關鍵參數(如溫度或震動幅度)達到閾值前,發出預警信號,提前安排維護,以避免生產線停機或產品損壞。
(2)需求預測。數字孿生結合數據挖掘和時間序列分析算法(ARIMA、SARIMA 等),可以對市場需求、產品銷量等進行預測。通過收集和分析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,數字孿生可以準確預測生產的需求波動,幫助企業優化生產計劃。
(3)數字孿生在預測模型中的應用。數字孿生常與機器學習、數據挖掘技術深度融合。把深度學習模型嵌入數字孿生預測模塊后,系統能自動學習并優化預測模型參數。集成預測模型可動態更新,依據新數據實時調整預測結果,以契合制造過程變化。
1
實際案例
在汽車制造行業,生產線的連續性和設備的高效運行至關重要。為提升生產效率并降低意外停機造成的損失,某汽車制造企業引入了數字孿生技術,對其發動機裝配線進行實時監控和故障預測。該企業配備高度自動化發動機裝配線,承擔不同車型發動機核心部件組裝任務。但因生產線設備長期連續運行,故障頻發,高強度生產時問題更甚。設備每次停機都會延誤生產計劃,甚至致使整條生產線停產,給企業帶來高額維修成本與產能損失。為解決此問題,企業引入數字孿生技術,構建發動機裝配線虛擬模型,該數字孿生系統包含幾個關鍵組成部分。
(1)數據采集與實時監控。每臺設備都安裝了多種傳感器,用于采集實時數據。這些傳感器能夠監測設備的關鍵運行參數,如溫度、壓力、電流等。傳感器數據通過物聯網系統傳輸到中央數據庫,并實時更新到數字孿生的虛擬模型中。
(2)虛擬模型構建。數字孿生系統借助收集的設備數據,構建出高保真虛擬發動機裝配線模型。此模型可精準模擬實際生產各環節,涵蓋設備運轉狀態、物料流動、各工位裝配狀況等。虛擬模型既能呈現設備正常運行狀態,又能通過仿真預測潛在故障位置與發生時間。
(3)機器學習與故障預測模型。為實現故障預測,企業在數字孿生系統中集成了機器學習模型,利用多種歷史數據進行訓練。使用了基于時間序列的 LSTM 和隨機森林算法,通過分析歷史故障模式和當前設備狀態,來預測未來的故障發生時間和概率。
(4)預測性維護和自動化響應。數字孿生系統若預測某設備有故障風險,會自動給維修團隊發送維護請求,還會建議更換易損部件,并自動調整生產線調度策略,把該設備的任務臨時轉給其他設備,保障生產連續性。
系統流程圖如圖 2 所示。
圖 2 系統運行邏輯
2
案例效果分析
通過引入數字孿生后,該企業的發動機裝配線取得了顯著的改善效果,如表 1 所示。
表 1 應用效果表
通過故障預測與維護預警系統,數字孿生有效降低了突發故障導致的停機事件,故障停機時間減少了 40%以上,極大提升了生產線的可靠性。并且引入數字孿生后,維護頻率變得更加合理,根據故障預測安排維護,不僅減少了多余的維護次數,還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。由于停機時間和維修次數的減少,生產線的總生產效率提升了約 15%。數字孿生系統的實時調度功能確保了生產線在發生故障前自動調整,避免了生產延誤,確保了生產進度。通過直觀的可視化,管理人員能夠實時查看生產線的各項指標,對生產瓶頸和潛在問題一目了然。
數字孿生技術在智能制造里,憑借實時監控、預測及優化功能,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、節約了成本,應用潛力巨大。未來,它將與人工智能、邊緣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深度結合,實現更精準的預測與優化。同時,通過推進標準化進程、增強互操作性來降低集成難度。聚焦提升數據質量、推動系統集成標準化,能讓數字孿生在工業領域發揮更廣泛的促進作用。